花雕酒和黄酒的区别(女士喝黄酒好还是喝花雕酒好)
“花雕酒”和“黄酒”有啥区别?差别不止一点,学会别再乱买了
身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黄酒像是沧海遗珠,渐渐被“白啤红”夺去风头!
在国人的饭桌上,白酒、啤酒决定了喝酒的场合,红酒决定了酒桌的气氛,而黄酒只是小众爱好。
可你不知道,日本清酒最开始学的就是黄酒的工艺。
中国人喝酒,讲求味道。
黄酒和市面上的那些酒比起来,口感更“鲜美”,不同于白酒的“烈”。一口酒入喉,柔滑醇厚,是舌尖到胃部的舒适感,而不是酒精带来的刺激。
其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便是“花雕酒”,但很多人都说花雕酒是黄酒,其实并不然,今天我们就来从品类、酿造工艺、口感说说花雕酒与黄酒的区别和关系,学会以后别乱买了!
“花雕酒”的凄美故事
古代女儿出生,埋下一坛黄酒,待出嫁之日取出,视为喜庆,谓为女儿红;反之,未到成年,女儿夭折,称为“花雕”,意为“花凋”。
花雕酒和黄酒的区别?
第一点:花雕是黄酒的一个“品类”
花雕酒可以说是黄酒,但黄酒不可称之为“花雕”。
简单地说,黄酒是“鲜花”的总称,而花雕只是其中一朵。
但与状元红、加饭酒不同的是,花雕酒是因为其外观而得名,所酿黄酒会被装在雕有花草鸟兽的华丽瓶子里。瓶身大气,常常被用作送礼。
所以说,花雕是黄酒的一个“品类”,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第二点:酿造工艺差别之大
黄酒的主要原料是通过对稻米、黍米和黑米蒸馏,再加以麦曲和米曲,进行糖化发酵制成。
而花雕酒以糯米为主,加之优质的麦曲和天然的湖水,更是在传统加饭工艺上创新,采用更复杂的“双加饭工艺”。
相比之下,花雕的工艺更为精细、复杂,品质也更高一筹。
第三点:口感差别之大
黄酒的甜度一般比花雕酒要高,入口甜烈,香味较浓郁;而花雕酒甜度虽是黄酒的一半,但因为“双加饭工艺”,入口更加柔和,回甘明显。
两者在口感上各有所长,也囊括不同人群的喜爱。
若问什么酒拥有最深厚的历史?
非黄酒莫属,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贵族才喝得起的黄酒,古人诗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指的就是黄酒。
那为什么黄酒名气渐渐隐退在白酒之后?
这就不得不回望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花雕酒和黄酒的区别,粮食匮乏,甚至都从果胶质含量高的薯类、柿子中提取食用酒精。
恰恰黄酒的酿造需要大量的粮食,久而久之,人们的饮酒惯被改变,白酒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逐渐成为白酒界的主流。
然而,有一类酒,虽不是黄酒,但在原料酿制上,非优质糯高粱和冬小麦不可,它就是大曲坤沙酱香酒,耗费工艺10年之久,号称时间的艺术,下面这2款,不如一看:
君中元私藏酒
名气不大,但在当地名声极好!
酱酒之白酒,如同花雕之黄酒,都是最具特色的一款,在工艺上颇费功夫。
但在酿酒师曾传政(茅台前厂长李兴发的弟子)看来,这便是作为坤沙酱酒最基本的要求。历经春夏秋冬10个轮回,165道工艺缺一不可!
粮食选取更为苛刻,非当地优质的红缨子糯高粱不要,润过粮后的高粱颗粒饱满,水分充足,四溢的粮香味真想趴上咬一口。
轻轻打开一坛酒,浓郁的粮香非常“霸气”地侵占整个鼻腔,让人措之不及!酒液醇厚细腻,拉丝便成线,落入酒杯中激起一层又一层的酒花,迟迟不肯散去,不得不赞叹一声“好酒”!
轻咂入口,舌尖爆出“精练”的粮香,酒液自动抱成一团,酸、甜、苦、辣、咸、鲜,六味在口中交织融合,此时的酒已不是酒,而是一杯琼浆玉液!
珍酒
忠于传统,坤沙酱香,是珍酒的信念。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茅台酒供不应求,为了缓解这一尴尬情况花雕酒和黄酒的区别花雕酒和黄酒的区别黄酒 花雕,在众多高手云集的贵州,便有了如今的“珍酒”。
但始终笼罩在茅老大的光辉下,以及后期的定位失误,珍酒错失良机,在酱香酒中实为遗憾。
但珍酒的品质不容置疑,自带两个小酒杯正是不忘初心的象征,酱酒虽好,莫要贪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酒水知识网(www.bjiu518.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bjiu518.cn/post/39234.html
转载请注明:酒水知识网 » 花雕酒和黄酒的区别(女士喝黄酒好还是喝花雕酒好)